钢管行情
当前位置:首页- > 钢管行情
2000名专家破解京津冀污染成因 被质疑结论过于简单
来源:无锡市苏桥特种钢管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 2019/3/11 10:30:07    次浏览   标签:
[北京市在3月1~2日出现重度污染期间,本地积累对细颗粒物(PM2.5)的贡献约40%;区域传输的贡献约60%。]据35crmnsi钢管检测员表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污染防治要聚焦打赢蓝…
    [北京市在3月1~2日出现重度污染期间,本地积累对细颗粒物(PM2.5)的贡献约40%;区域传输的贡献约60%。]

    据35crmnsi钢管检测员表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污染防治要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等重点任务,统筹兼顾、标本兼治,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连日来,围绕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公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成因,各方人士议论不休。赞同者认为,这是2000多名环境科学、大气科学、气象科学的专家经过艰苦努力共同完成的成果,实现了对重污染过程的精细化、定量化描述。质疑者则称,结论过于简单,这么多专家历时两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竟然是“地区的污染排放物远远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

    还有人提出,重污染成因搞清楚了,也采取了很多针对性措施,可为何重污染天气仍旧说来就来?

    三因素导致重污染

    引发这一话题的,是前几天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微信公号发布的一篇题为《专家解读:目前已基本弄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的成因》的文章。该文作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远航。

    张远航介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偏重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为主的交通结构,导致单位国土面积煤炭消费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钢铁、焦炭、玻璃、原料药等产量均占全国40%以上,大宗物料80%依靠柴油货车运输。

    这就好比在一个房间里,原来1个人抽烟,污染还能接受,但如果4个人同时在抽烟,房间里烟雾弥漫,就让人受不了。

    据35crmnsi钢管检测员调查指出,加上不利的气象条件,造成污染快速累积,污染物难扩散,这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形成的诱因。张远航介绍,研究发现,在当前高强度的污染物排放背景下,一旦出现近地面风速小于2米/秒、相对湿度高于60%、边界层高度低于500米、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极容易产生本地积累型污染。

    空气质量模式模拟结果表明,北京市在3月1~2日出现重度污染期间,本地积累对细颗粒物(PM2.5)的贡献约40%;区域传输的贡献约60%,其中污染物沿西南和东南通道的传输作用最大,各贡献约20%~30%。

    同时,北京等典型城市PM2.5中硝酸盐、硫酸盐、铵盐等二次无机组分的浓度快速上升,占比总和超过60%,表明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氨气(NH3)等气态污染物在高湿条件下快速发生二次转化,推高区域PM2.5浓度,加重了污染程度。据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介绍,过去一年,我国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煤发电系统,淘汰了1.3万台工业炉窑,关停了2.3万台燃煤小锅炉,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首次跌破60%,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完成“煤改气”“煤改电”等散煤治理任务480万户以上。

    973项目“化石燃料燃烧排放PM2.5源头控制技术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姚强介绍,我国燃煤电厂烟气污染排放已达到国际最好水平。而且燃煤电厂湿法脱硫后并未排放大量的颗粒物和盐类。

    据35crmnsi钢管检测员指出,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自蓝天保卫战开战以来,我国重点区域的空气质量是逐年好转的。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9.3%,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达到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PM2.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1.8%、10.2%、10.8%。其中,北京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12.1%,达到51微克/立方米。而北京在2017年的“58”已经让无数的人欣喜若狂。

    据35crmnsi钢管检测员表示,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大气氧化驱动的二次转化”,这是京津冀大气污染积累过程中爆发式增长的动力。PM2.5二次转化微观机理十分复杂,硝酸盐、硫酸盐、铵盐和二次有机物等组分快速生成助推了PM2.5爆发式增长,不同时段、不同城市和不同气象条件下,各二次组分增长的贡献不同。

    可以这么理解,虽然从机理上,二次转化能搞清楚,但实际上,转化过程十分复杂,各不相同。摸不透转化的规律,自然也有搞不清楚的地方。

    为落实2017年全国“两会”前后李克强总理“组织相关学科优秀科学家,集中攻关雾霾形成机理与治理”的要求,2017年9月,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启动,成立了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办公地点设在北京北五环外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这个团队仅院士就超过10名。

    据35crmnsi钢管检测员指出,根据《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工作规则》,攻关联合中心整合跨部门科研资源,建立行政管理与技术研发深度融合的紧密型实体化科研组织模式,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为主体,联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原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原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在攻关过程中,可根据任务承担单位变化调整攻关联合中心组成单位。

    一年多时间,攻关项目建立了更加精细化的城市排放清单,构建了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和长期空气质量改善决策支持技术体系,提出了“一市一策”工作机制,解决了各地“有想法、没办法”的短板。

    贺克斌举例说,在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上,从之前的3天精准预报和7天趋势预报突破到3~5天的精准预报和7~10天的趋势预报,重污染过程预报准确率近100%,为重污染的提前应对赢得了管控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