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是坚持科学发展,首要动力是改革,要抓住发展技术市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科技园区三个关键点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则强调,要实现从创业活力到创新活力、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变,并把创新成果实实在在转化成企业产品,使我们的经济“脱胎换骨,强筋健骨”。对此,企业家们有自己的理解——“创新需要持续性的坚持,要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进行系统性创新。中国社会已到了从模仿性创新到颠覆性创新迈进的阶段,应该培育全社会参与的文化氛围,共同营造创新驱动发展的生态系统。”
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五年,是全面落实深化改革、依法治国重大部署的五年,也是应对解决各种复杂矛盾、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五年。如何科学合理地编制“十三五”规划?这成了专家们讨论热烈的一大问题。如何使中国这艘经济大船保持较高航速,是“十三五”规划的大课题。中国国际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深以为然,她一直在思考的,正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向前航行的“新动力”问题。
“在这五年中,我们的经济会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产业将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整体收入水平迈向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劳动力价值将从中低档的以劳动力支付为主的劳动群体转变为以创造价值为主的中高级的人才队伍。与此相适应,应该重新塑造五个方面的优势——产业优势、贸易优势、市场优势、创新优势、人力资本优势,从而爆发出强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陈文玲表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十三五”时期的必走之路,从这个角度说,国企改革势在必行,“必须下大决心”。同时,他也对此充满信心——“这些年新一届政府加大了改革放权的力度,转变政府的管理方式,这将成为促进劳动生产力释放的一个根本性因素。”